语言的可塑性多样性丰富性

2021-12-07 18:39:45
语言是抽象的存在,除了规则,便是词语的聚集和组合,其意义要通过言语来完成,言语则是具体的说话,是语言机器的运转。语言的规则和词语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言语表达则有无限可能,这就需要在语境中临时建构,让语言变形,以适应言语表达。文学家写作,便是语言的言语化过程,但是因为文学的特殊要求,语言会被重塑为模糊、夸张甚至言非其义的言语类型,此时的语言在言语化的过程中,已经转化为一种行为,比如愤怒的行为,求爱的行为,欢呼的行为,送别的行为,夸张的行为,审美的行为,虚构的行为等,语言的规则和词语在文学言语的过程中,可能会随文释义,其语境义与语言义会有出入,甚至相反。语言的可塑性可以保证言语的多样化,所以研究语言学的学者,如果不在言语过程中研究,那就相当于没有游泳经历的人研究游泳技巧一般,是无法落地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相当于语言,可道,相当于言语;名,相当于语言中的词语,可名,相当于词语的运用。道无处不在,就像语言也是无处不在,但是他们又是无形的,需要言语和可道(表达)具体呈现出来,词典,就是语言中词语的储备库,言语执行者会临时调用这些词语并赋予它临时的语境义,有时候还会发生误解,比如:你没用。听到这句话,我们一般会反击:你才没用。说话的人可能是在你没有使用某种工具时说了“你没用。”他说的和你理解的意思,差别很大,所以语境义是有弹性的,为了避免歧义,就需要改造言语,尽量避免歧义。文学作品更是如此,同样的一首诗,理解各有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即使转化为言语,也是富有张力的。语言的可塑性,应该也是人的可塑性,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精神或灵魂层面讲,语言及其言语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唯一前提。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