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分析:为什么会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
为什么会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
前言:心理疾病是现在特别流行的一种人体隐疾,因为很多人都没注意到。但是。如果出现了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抑郁者患者,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对于这种疾病的宣传和科普不够,相对应的治疗团队和资源不足,让患者无处寻医,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希望从此刻开始,大家都要多关心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身体都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为什么会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你是不是每次一看到自己的照片是不是都会想说:“这照片里的人是我么,怎么这么丑!”,这是众多人所郁闷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喜欢照片中的自己?
相信不少人都有这个经验,就是看到自己的照片,都会觉得自己被拍得不好看,自此之后,就对拍照产生抗拒。
拿着洗好的照片给被拍照者看的时候,看完第一张就非常沮丧,为什么自己这么难看,一点也不上相。既不满又失望,不过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会责 备自己,觉得是因为自己的长相不够好才导致被拍出来的效果不好。不过无论摄影师的技术再好,不管你拍得水平如何,就是有些人不接受自己照片上的样子,有时 候和摄影水平有关系,有时候完全没有关系。
为什么会不喜欢相片中的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自己样貌的描述,而这往往是理想化了的形象,也就是说自己会无意识地优化自己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的缺点,实际上,这个样子跟实际情况是有些距离的。因此,在真实记录自己的照片面前,很多人会有不满意的情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自己样貌的描述,而这往往是理想化了的形象。实际上,这个样子跟实际情况是有些距离的。因此,在真实记录自己的照片面前,很多人会有不满意的情绪……有些人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很多时候是因为人对自己期望太高,总想成为一个让人赞美的人;要不就是因对自己过分挑剔,不容有一点儿缺陷;还有些就是因审美观有问题,无法使自己达到自己审美的要求。
照片中的自己为何总比别人丑?
你正在翻阅朋友的相册,突然看到一张照片中有自己,而且还是很丑的自己。按下快门的时候,真正的“你”被绑架了,换上的是一个假冒的“你”。这个时候,你会问自己:“我看起来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是的,你真的就长那样。但是不要担心,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照片中的你看起来和自己很像,但总有哪点不对,不过,顺便说一句,你真正的相貌比你想象的要好看。
我们如何感知自己?又在用什么工具感知自己?答案是镜子。这个过程并不像照相机的感知方式。你家里的镜子是一个相当个人的视野,你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这种视野的人。不管什么人,拿着相机捕捉你,和你自己的视野永远不可能相同。
当我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时,有一种神奇的既视感,觉得这很像自己,但总有什么地方不对,而这一点点差别,让我们产生了抗拒的情绪。有人曾经做过“颠倒的人像和曝光效应的假设”实验,心理学家解释道:“相比于照片中看到的自己,也就是他们真实的相貌,他们更倾向于对镜子中自己的相貌产生认同感。”但是这项研究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这几位心理学家的一项探索:为什么我们会觉得镜中的自己更有吸引力?正如这项研究的标题所指出的,这和“曝光效应”(又叫“有限接触效应”)有关。
简单地说,曝光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这个效应已经被大量证明了真实性了,不管是哪种刺激(视觉、听觉、语言等),它是一种跨文化的心理现象,甚至,这种现象在别的物种里也存在。
所以当有人说,我们讨厌照片中的自己的罪魁祸首是镜子时,其实更应该把错误归到曝光效应上面。当然,关于曝光效应,有一点十分重要:它是一种非常个人的体验———也就是说,只有你会认为照片上的你比真人丑很多,这点你应该感到欣慰。
并且,再告诉你一个事实,如果照片中的你长得和镜中的你一样,每个人都会觉得你长得很奇怪。研究者们也做了一些小的调查,结果发现,你的朋友们和亲人在看你的照片时,并不觉得照片中的你不好看,只有你会这么想。
要克服自我不容,可从这样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不管怎样,您要认识到自己的“唯一 性,即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您,美也好,丑也好,既然已经存在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世界就是这各种存在的总和。每个人都应珍视自己这唯一的存在。
其次是要客观地对待自我,因为每个人的外表及内在都有某些优点和不足,这很正常。当人活得太自傲时,应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当人活得太自卑时,就应充 分看到自己的优点。因此你更必须、并且要真正全方位的认识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会了解和接受自己的身材和样貌的缺点,努力找出自己的优点。
再次是要悦纳自我。不管自己怎样,都要接受自己,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热爱自己,欣赏自己,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找出自己的信心,只要真正做到了这些,您就不会讨厌自己了。
注意: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面对。所以如果身边有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同学有了消极厌世的负面情绪,一定要第一时间出现在他身边陪伴着他,给他鼓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