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G的谣言和骗局,你中招了吗?

2021-10-13 02:40:41

关于5G的谣言和骗局,你中招了吗? 真实情况如何?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被大众获取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实消息被误传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我们必须擦亮眼睛注意别被误导。

大概自人类诞生之初,尖端技术就和谣言、误区相生相伴,这背后的根源往往来自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在信息化、智能化突飞猛进的今天,以科学的精神看待新事物,以理性的眼光审视新技术,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本期“5G﹢”将为读者朋友盘点与5G相关的谣言和骗局,用事实和数据为5G去伪存真。

5G致癌危害身体健康?假!

随着5G商用不断深入,5G基站建设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5G带给生活的便利。

与此同时,一些与5G有关的谣言也层出不穷。近日,有关5G会导致心脏节律改变、基因表达改变,甚至会损害DNA、致癌等耸人听闻的谣言在微信群里疯传。此外,5G危害健康、传播新冠肺炎病毒等消息也让人哭笑不得。

有趣的是,同样的造谣手段在4G刚面市时也出现过。诸如“4G带来更大辐射”“经常用4G上网可致癌”等谣言不胜枚举。

实际上,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制订了“国际电磁场计划”,以调查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频电场和磁场中是否会危害健康,该项目于2008年发布了评估结果: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也就是说,较低水平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危害的。

电磁辐射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体内外均布满由天然和人造辐射源发出的电能量和磁能量。光、闪电便是天然辐射源的例子之一。人造辐射源包括各种家用电器,都会产生辐射,其中微波炉、手机以高频辐射为主,电视机、空调、电脑等以低频辐射为主。

那么,电磁辐射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根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解释,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通过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三种途径。

热效应是指人体吸收无线电流和微波辐射后会产生电流而引起的人体发热。一般来说,我们所处的空间中的无线电波和微波是比较弱的,引起的发热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

非热效应造成人体损害是因为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稳定而有序,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就会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也随之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则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得到及时自我修复之前,若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

任何事物都可遵循过犹不及的原则。人们之所以担心其辐射主要是因为心理上恐惧而已。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首先应对电磁辐射有个科学的认知,不要让5G基站辐射的问题成为喋喋不休的讨论。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标准》规定,公众电磁辐射照射任意连续6分钟的平均功率密度限值为40微瓦/平方厘米,美国、日本标准为小于等于600微瓦/平方厘米,欧盟标准为小于等于450微瓦/平方厘米。在电磁辐射方面,我国标准较这些发达地区严格10倍以上。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辐射损伤是晒伤,该损伤每年导致全球超过一百万人患上皮肤癌。

个人可承包5G项目?假!

伴随着国家新基建政策持续激励,全国各地的5G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对于相关企业以及从业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值得注意的是,5G加速建设的风口期也成为诈骗分子以工程名义行骗的高发期。

2020年年初,一家名叫“四川荷牟德霖建设有限公司”的公司,注册地在成都高新区,在四川广元设了一个项目部,大张旗鼓搞5G工程开工典礼,吸引群众去承包工程。规定承包工程首先需要缴纳30万元保证金,由这家公司发货,承包人负责施工,收到货后还需要缴纳60万元保证金。

这是5G工程项目诈骗典型案例。以“5G项目诈骗”为关键字搜索,相关结果数量内容触目惊心!梳理这些案例不难发现,非法分子往往打着国企授权的旗号,谎称有5G基站工程在建,伪造“×××5G施工项目部”,发布工程分包,需要寻找施工合作方,再骗取材料采购费、工程保证金等,有些犯罪分子还会真的给受害者打工程款,进而“放长线钓大鱼”。据不完全统计,5G项目骗局在内蒙古、江苏、安徽、宁夏、广东、陕西等十多个省(区、市)发生过。其中,宁夏一家公司骗取了29名包工头近千万元资金,还有的案件涉案金额达上亿元!

由于5G发展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对这个新兴行业,一些非业内的投资者未必了解透彻,信息的不对称和认知的时间差,会让他们误以为踩中了捞金的风口。归结这些骗局的路数,基本都是无中生有地伪造工程项目,在套取投资方的信任之后,一步步实施诈骗。这种诈骗手段在很多其他领域都曾出现过,只不过这些案例中他们打着5G的前沿旗号,让骗术显得更时髦,更具蛊惑色彩。

从报道中看,类似5G基站建设骗局还会衍生出各种变种,比如有的是骗材料采购费,有的是骗工程保证金。诈骗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诈骗分子会将工程包装成和央企官方合作的项目;第二,为了提高可信度,他们会真的雇佣人员进行零星施工,等拿到钱之后再留下烂尾工程。

针对这些以5G建设为名的诈骗案件,三大运营商和中国铁塔各属地公司多次发布声明称,未授权第三方开展任何有关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并提醒用户警惕冒用5G基站建设的诈骗。

除了冒充与国企合作、有国企授权,非法分子不择手段,甚至直接假冒“中国铁塔”“中国信科”等国企名义搭建APP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警方提醒,请广大群众不要贪图“赚快钱”,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被骗。如发现以上情况请立即与当地通信管理部门、运营商、铁塔公司等核实,及时报警。

第一批5G手机“被抛弃”?假!

近日,关于第一批5G手机用户在部分地区无法连上5G网络的争论在网上蔓延。

第一批5G手机是指搭载5G单模芯片的手机,即只支持5G NSA(非独立组网)模式的手机。在2019年年底高通发布首款集成5G双模芯片——骁龙765G之前,搭载高通X50芯片的5G手机都是单模手机,即只支持连接5G非独立组网网络。

那么,为什么第一批5G手机用户只能支持非独立组网模式?非独立组网模式又是什么?实际上,在5G研发初期就有5G NSA和SA(独立组网)哪种建网模式才是“真5G”之争。5G NSA是依靠4G网络基础设施,诸如4G核心网、基站等建设5G网络,优势就是节约成本,提高5G建网速度;而5G SA是完全独立建设5G核心网、基站,不复用4G网络资源,优势是端到端的5G网络,可以实现速率更高、时延更低,有助于5G行业应用发展。在5G商用之初,为了节省5G投入成本、抢占5G市场,韩国、德国等国际领先运营商均选择先采用5G NSA方式进行建网,同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选择先采用NSA组网模式进行建网,后逐步向SA组网模式过渡的策略。

单模5G芯片(仅支持5G非独立组网)正是为了顺应5G网络发展,保证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尝鲜5G而发布的。

那么,在中国5G商用一年多以后,5G首批用户是否真的“被抛弃”了呢?对此,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并没有所谓关闭非独立组网的5G网络一事。

中国联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中国联通宣布将关闭5G NSA基站”一事完全是谣言。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5G网络建设的最初阶段,独立组网模式与非独立组网模式确实曾混合并行过一段时间,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最终确实都会过渡到独立组网模式。但是即便是在独立组网模式的5G网络中,也绝不意味着早期5G NSA手机就不能用了,更重要的是,中国电信也并没有所谓全面关闭5G NSA基站一事。

业内专家指出,5G网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5G网络规模建设的这几年,4G、5G独立组网、5G非独立组网网络将会并存。但是5G SA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运营商已经大力建设5G SA,同时相关部门要求2020年上市的手机必须支持5G SA,因此首批5G用户不必太过担心,而还没用更换5G手机的用户买手机时要注意5G手机是否是双模手机。

5G手机不好用?假!

5G价格太贵?

眼下,5G商用已进入第二年。登录各大运营商的官方网站可以发现,5G套餐资费最低都在128元左右,各种优惠活动也进一步拉低了5G套餐的入门门槛。

从账面上看,5G价格着实不低,但我们不妨参考下面一组数据。

3月1日,国新办就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5G单价为4.4元/GB,两年来下降46%,未来还会进一步下降。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8月发布的《中国宽带资费水平报告》,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移动数据流量平均资费为4.3元/GB。

而在4G商用的第二年,即2015年,工信部和信通院公布的当年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为0.076元/MB,简单换算可知每GB平均资费约为77.9元。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5G资费并不算贵,得益于提速降费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移动通信效费比逐年上升。但是,因网络特性、基站功耗等方面的原因,5G网络建设成本相较4G网络更高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消费者无须担心自己会负担过多成本。基础电信运营商已积极争取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党中央加快布局新基建,5G成为其中的重头戏。这一系列举措和行动将加速推进5G建设的步伐,随着5G规模效应的逐渐显现,用户的使用成本一定会降低。

5G网速缩水?

关于5G网速“缩水”的问题,要从不同维度去考察。自诞生之初,“5G很快”就是全民的共识。然而,多数宣传数据是基于实验室理论值,甚至会拿理想环境下的毫米波段网速进行展示。实际上,我国目前5G商用频段为Sub-6GHz频段,受到环境和距离的影响,5G网络速率确实存在损耗。

但即使网速缩水,5G也比4G“香得多”。2020年年中,信通院在国内部分重点城市5G网络测试结果显示,我国5G用户平均下行数据速率超过500Mbps。反观国外,基于对2020年9月至12月期间上亿部终端设备在美国各家主要电信运营商网络上使用情况的分析,市场研究公司Opensignal发布报告指出,美国三大主要电信运营商的5G平均下载速度仅为47Mbps~58Mbps。

快,不是5G的全部。5G的三大特性——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让人类通信能力得到了一次飞跃性的提升,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也已开启。一味关注5G网速,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G手机续航差?

续航差的锅,5G手机不能背。续航长短主要取决于电池容量和使用习惯。在很多5G手机续航测试中,测试者将手机置于高功率输出模式进行“烤机”,致使部分机型出现了“续航尿崩”的尴尬现象。这类测试的关注点在于手机的性能极限,并不符合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情景,其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值得商榷。

而影响续航长短的主要因素——电池,则是困扰诸通信业及其他行业的共同难题。相比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电池技术的革新速度明显滞后,距1992年索尼公司成功将锂离子电池商品化,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未来,如果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续航将仍然是电子设备发展的一大瓶颈。(记者张鸣郭佳方正梁王欣)

读了这篇辟谣贴网友们是不是觉得茅塞顿开了?欢迎关注本站,了解更多真实可靠的讯息。

来源:海南省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 标签: